其他

朝鲜等藩属国主要向大清国进贡什么?

2018-03-28 满族文化网

文/王道宏

关于中国古代外交制度,以前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所提出的“朝贡体制”影响最为深刻,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所谓朝贡,也就是属国派遣使节向中国天子朝觐和献上贡物。今天,我们笔者的主题就是清帝国时期的属国贡物。

首先,我们要对清帝国时期的属国范围有一个了解。众所周知,清朝皇帝出于满洲,因为明朝腐败无能,民不聊生,清朝遂进关成了“中华之主”。在清代初年,朝贡国的范围可以从康熙七年的孝陵神功圣德碑看出“东至使鹿(大兴安岭等东北地区)、使犬之国(也在东北,包含今天俄罗斯库页岛),西至厄内忒黑、吐鲁番等国,北至喀尔喀、俄罗斯,南至琉球(今日本冲绳群岛)、暹罗(今天的泰国))、荷兰、西洋海外等数百国。”

在清圣祖时期,西藏和新疆等地还被看做是朝贡之国而非是大清帝国的领地。而经过雍正和乾隆两代人的努力,青海西藏以至于新疆天山南北两万余里尽数纳入清朝领土,变成了“中国”范围内的地方。

而中国范围的扩大,也代表着属国范围的缩小。根据《乾隆会典》,当时在清代官方眼中的“四夷朝贡之国”也就朝鲜,琉球,安南,暹罗,西洋,缅甸,南掌。而中亚的各个汗国以及部落则被称作“外藩属国”。

关于这两者的区别,可以从道光四年清朝发给越南的文书中看出“周官职方,王畿之外,分九服,夷服去王国七千里,藩服九千里,是藩远而夷近”。


“九州之外谓之藩国,世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 。属国向中国天子缴纳贡物是传统,是中国天子“天下共主”身份的重要象征。为了显示宗主国对朝贡国的领地依旧富有权力,所以要求送来的贡品一定要以本地土产为主。能送来土产,也代表着对中国天子的臣服。但历史上,中原王朝更多是通过金钱或女人换取的和平,交往来的各方都被记载为进贡。大清朝与其他朝代不同之处,是通过武力,或是武力威慑,而达到四周国家成为藩属国。藩属国的新君必须经过大清皇帝册封,才能有正当统治名义。另这些藩属国与西方非藩属国定约等,需要报请大清国批准。大清国对各藩属国是享有一定主权的。

正如清圣祖实录中所记载的一样“夫贡物何足珍贵,正鉴其诚敬之心耳”。一般来说,对于不能坚持进贡土产原则的附属国,朝廷会严厉斥责。清宣宗道光皇帝六年,廓尔喀(今天的尼泊尔)声称贡品需要到别处采办,就被道光皇帝下圣旨严厉申斥。当然了,清朝的外交政策也是充满了变化,对土产的关注也仅限于那些跟清朝关系较为紧密的属国。

清代的朝贡国进献天朝的贡品按照进贡的时间分为“正贡”和“加贡”

所谓正贡,也就是到了清帝国规定的贡期时,附属国们进献的物品,又称常贡或者例贡。各个国家按照亲密度和路途远近,需要进贡的时间和次数往往差别较大:例如朝鲜,起初是一年四次遣使朝贡,后合并为一次“四贡并进”。琉球为两年一贡。暹罗为三年一贡,后改四年一贡。南掌起初五年一贡,后改为十年一贡。廓尔喀为五年一贡。缅甸为十年一贡。荷兰为八年一贡,后改为五年一贡。而改动最多的安南起初三年一贡,后改为六年两贡并进,又改为四年两贡并进,最后改为四年一贡。而其他中亚和西洋国家则贡无定期。

而“加贡”则是在一些非常事件(新帝登基,上尊号谥号,册立,讨伐逆贼,属国有求于天朝)发生时,朝贡国额外进贡的物品。

对于正贡和加贡来说,跟清朝关系较为紧密的国家都有进贡“定例”(朝鲜,安南的正贡和加贡都有定例,暹罗和南掌的正贡有定例,琉球的正贡也有定例,但是加贡之中只有派留学生一项有定例)。清朝规定你该进贡什么,进贡多少都是不能轻易修改的。不过相对于正贡而言,清朝对于加贡的重视程度自然是要低一些的。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帝甚至下令从此以后免除朝鲜所有的加贡“凡遇寻常奏贺、奏谢、陈奏等事,只须备具表文,其随表贡物,该国王备仰体朕意,恪遵谕旨,概行停止。”

至于正贡,虽然一直处在较为严肃对待的地位。不过如果属国诚心准备好了贡物,但在运输途中发生什么意外导致短少,清朝往往会宽大为怀不予追究。比如康熙十二年,康熙帝就下令暹罗国航海远来,贡品被虫蛀损毁的不需要再补进,以后各国皆照此例。

清代还有将加贡贡物抵做下一年正贡贡物的抵贡制度。加贡贡物可以根据进贡的目的分为庆贺贡物和陈奏贡物以及谢恩贡物。抵作下年正贡的一般都是取自陈奏贡物和谢恩贡物。

简单介绍了一下正贡和加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清帝国的朝贡国们到底进贡了什么?

根据《光绪会典 卷三十九 礼部主客司》,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贡品是这样的:

朝鲜年贡白苎布二百匹,白棉绸二百匹,红棉绸一百匹,绿棉绸一百匹,木棉布三千匹,五爪龙席二张,各样花席二十张,鹿皮百张,獭皮三百张,腰刀十把,大小纸共五千卷,黏米四十石。

万寿圣节,恭进皇帝前黄苎布十匹,白苎布二十匹,黄棉绸三十匹,紫棉绸二十匹,白棉绸二十匹,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二十张,满花方席二十张,杂彩花席二十张,獭皮二十张,白棉纸一千四百卷,厚油纸十部。

恭进皇后前红苎布十匹,白苎布二十匹,紫棉绸二十匹,白棉绸十匹,黄花席十张,满花席十张,杂彩花席十张。

元旦令节,恭进皇帝前黄苎布十匹,白苎布二十匹,黄棉绸二十匹,白棉绸二十匹,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十五张,满花席十五张,满花方席十五张,杂彩花席十五张,白棉纸一千三百卷。恭进皇后前红苎布十匹,白苎布二十匹,紫棉绸二十匹,杂彩花席十张,螺钿梳函一事。

冬至令节与元旦贡同。惟恭进皇帝仪物,加进黄花席、满花席、满花方席、杂彩花席各五张。

每届庆典,具方物表贺,恭进皇帝前黄苎布三十匹,白苎布三十匹,黄棉绸二十匹,紫棉绸二十匹,白棉绸三十匹,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十五张,满花席十五张,杂彩花席十五张,白棉纸二千卷。恭进皇后前红苎布十五匹,白苎布十匹,白棉绸二十匹,满花席十张,杂彩花席十张。该国谢恩方物,与恭进庆贺方物同。

该国王陈奏事件,恭进皇帝前黄苎布二十匹,白苎布二十匹,黄棉绸二十匹,紫棉绸二十匹,白棉绸三十匹,龙文帘席二张,黄花席十张,满花席二十张,杂彩花席十张,獭皮二十张,青黍皮三十张,白棉纸二千卷,黄毛笔百枝,油煤墨五十锭。恭进皇后前红苎布十匹,白苎布十匹,白棉绸十匹,满花席十张,杂彩花席十张。

恭遇巡幸盛京,该国王遣陪臣进表接驾。恭进豹皮二十张,鹿皮三十张,水獭皮五十张,青黍皮一百张,倭剑二柄,金鳆二十贴,八带鱼二十尾,大口鱼二百尾,海参二百斤,海带菜二百斤,红蛏二百斤,浮椒十五斗,白蜜十五斗,柏子十五斗,银杏十五斗,黄栗十五斗,柿二十贴。

琉球正贡,硫磺一万二千六百斤,红铜三千斤,白刚锡一千斤。每届庆典表贺及谢恩进贡,皆以方物,无定额。该国王请以陪臣子弟入监读书奉旨恩准后,该国于常贡外,加进围屏纸三千张,蕉布五十匹。学成归国,恭进谢恩方物,围屏纸五千张,蕉布一百匹。

越南正贡,象牙二对,犀角四座,土绸、土纨、土绢、土布各二百匹。沉香六百两,速香一千二百两,砂仁、槟榔各九十斤。每届庆典表贺,恭进象牙二对,犀角四座,土绸、土纨、土绢、土布各一百匹。其陈谢表奏,毋庸备物。如该国王抒诚备进,应否赏收,或抵下次正贡,均届期请旨。

南掌贡以驯象。

暹罗贡物,驯象、备象、龙涎香、幼噀香、犀角、象牙、豆蔻、降香、藤黄、大枫子、土桂皮、乌木、苏木、荜拨、樟脑、儿茶皮、树胶皮、硫磺、檀香、冰片、翠鸟皮、孔雀尾、阔红布、大荷兰毡、冰片油、蔷薇露。又贡物一分,其数减半。或有加进之物,听其随宜进献。

苏禄、缅甸贡无定额。

各朝贡国准备好贡物之后,并非直接可以送入清朝境内,首先要在边关进行第一次检查。据《乾隆会典》记载,早在顺治元年就已经确定了朝贡方物经督抚查验后方许可入贡的规定。等到贡物到达京城,礼部还要和会同四译馆合作进行第二次查验。在第二次查验无误之后,将贡品分门别类送至相关部门保存,例如内务府库房(主要收纳金银宝器和织物),武备院(刀剑,皮货,火药),銮仪卫(大象),上驷院(马匹)。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的贡品都会送到京城。因为路途遥远,一些贡品运送困难,耗费的成本也大,所以清朝往往下令就近保存,等到朝廷需要再取用。琉球进贡的硫磺就存储在福建,越南贡物则留在广西,朝鲜贡品因为从东北入境,所以盛京礼部和户部还可以在朝廷允许的情况下留下一部分贡物自己使用。光绪元年,礼部就照会内务府,提及盛京今年截留朝鲜贡品就有高丽红绿绵绸二百匹,高丽布三百匹,头号高丽纸三千张,二号高丽纸四万四千二百张。

由于清朝属国较多,朝鲜一类的国家朝贡又算频繁,因此许多贡物尤其是纺织品越积越多。每到这种情况,清朝就会将贡物变卖或者赏赐出去。雍正十二年十二月,总管内务府和硕亲王就上奏将缎库内所贮存的高丽布三万匹发卖,得到批准后交给商人马成龙领买,获银22880余两。乾隆十年的时候,也曾将乾隆三年和乾隆八年安南国进贡的漆扇运到崇文门折价出售。

乾隆五十八年时,著名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清朝也曾一次性赏给英国官兵2500匹高丽布匹。

提到朝贡,大家必定会想到“厚往薄来”四个字。清朝在接受属国纳贡之后,自然会延续传统对属国予以嘉奖。第一就是赋予朝贡使团和天朝进行贸易的权利。第二就是对属国国王和王妃,以及来华使团成员进行赏赐。

首先说说关于使团贸易。清朝允许朝贡使团将货物运到京城贩卖,如果使团愿意,当然也可以在地方督抚监督下在边境直接进行贩卖。

在京城的贸易主要是在使团离开前几天在会同馆外进行。而入境地的贸易,清朝也有具体的规定,朝鲜使团在东北,琉球使团在福建,暹罗使团在广州。对于这种贸易,清朝还特别不收税款。

因为使团贸易往往利润非常巨大,而且像琉球等国非常需要从中国购买需要的物品,所以其实际上的规模经常远远超出属国向清廷申报的。我们可以从留存至今的许多清朝文献中看到这一情况,乾隆八年(1743年)时,琉球国进贡船入境时申报携带白银5000两,但返回时货物总价值不下10万两。而又根据清朝《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等奏陈琉球国贡船在闽贸易情形折》,乾隆十二年(1747年),两艘琉球贡船向福建地方申报携带白银1万两,但根据清朝官员查证后发现实际携带了10多万两白银。可见,这样的情况是屡见不鲜。为此,闽浙总督不得不提出,对于琉球进贡船携带白银并没有具体的限制,购买中国货物也没有限额,但应该据实申报,交给地方官办理才妥当。

在使团贸易中,清朝严禁贩卖人口、地图、史书、兵器等违禁品。凡是买卖违禁品的行为一经查出,还要对使团官员进行惩处。有意思的是,甚至连《春秋》这种儒学经典都被列入禁止贩卖的书目。康熙四十五年,朝鲜使团在北京购买了《六经春秋》两套八本,结果在凤凰城被查出扣留,理由竟然是“春秋”虽非犯禁史书,但系鲁国之史,亦有关系史书之处。

简要说了一下使团贸易,那让我们再看下一个重点内容,清朝到底回赐了哪些东西给朝贡国的王室和使团成员。这里我们就着重看一下回赐朝鲜的物品。

根据《光绪会典 卷三十九 礼部主客司》记载,清朝颁赐朝鲜的物品如下:

颁赏朝鲜年贡,国王表缎五匹,裹五匹,妆缎四匹,云缎四匹,貂皮百张。正副使各大缎一匹,帽缎一匹,彭缎一匹,绸一匹,纺丝一匹,绢二匹,银五十两。书状官大缎一匹,彭缎一匹,绢一匹,银四十两。大通官各大缎一匹,绢一匹,银二十两。护贡官各彭缎一匹,布二匹,银十五两。得赏从人各银四两。

万寿圣节贡,赐该国王二等鞍马一匹,表缎及裹妆缎云缎貂皮并如年贡之数。正副使各三等鞍马一匹。大缎、帽缎、彭缎、绸、纺丝、绢、银均如年贡。书状官绸一匹,银五十两,余如年贡。大通官绸一匹,银三十两。护贡官绸一匹,银二十两,其缎绢布匹均如年贡。得赏从人各给银五两。

元旦贡与万寿圣节同,冬至贡与年贡同。其贡使有称君者,加赏缎五匹,缎衣一袭,貂皮十张,余与正副使同。

庆贺谢恩陈奏等贡,赏赐不及国王。正副使以下赏赐均与元旦贡同。惟不赏绢布,各加赏靴一双。若附年贡同来者不另赏。以事并至者总为一赏。请封请谥等贡,赏赐不及国王。正副使大缎、帽缎、彭缎、绸纺、丝各一匹,银各五十两,袜靴各一双,漆鞍全备三等马各一匹。书状官一员,大缎一匹,彭缎一匹,绸一匹,银五十两,袜靴各一双。大通官大缎各一匹,绸各一匹,银各三十两,袜靴各一双。押物官彭缎各一匹,绸各一匹,银各二十两,袜靴各一双。得赏从人银各五两。

遇恩诏内,有外藩王公及福晋夫人加恩赐一款。朝鲜国王应照在外诸王以下,公等以上,恩赐例。赏蟒缎二匹,补缎二匹,妆缎二匹,片金缎二匹,倭缎二匹,闪缎五匹,帽缎五匹,蓝缎五匹,青缎五匹,各色缎十匹,洋缎十匹。王妃照外藩诸王福晋以下,公夫人以上,恩赐例。赏蟒缎二匹,妆缎二匹,锦缎二匹,倭缎二匹,闪缎二匹,帽缎二匹,衣素缎二匹,大缎三匹,彭缎三匹,石青缎二匹,纺丝四匹,纱四匹。

每岁孟冬颁朔,该国差领时宪书之赍咨官一员,赏银三十两。小通事一员,赏银八两。从人每名赏银四两。凡遇该国赍咨来京,其赏使臣及通事从人例均同。如告讣使臣至,赐使臣大缎、帽缎、彭缎及绸各一匹,银三十两。书状官大缎及绸各一匹,银二十两。大通官各彭缎一匹,绸一匹,银十五两。随带官各彭缎一匹,银十两。从人各银四两。

恭遇巡幸盛京,朝鲜国王差陪臣等接驾进贡方物,赐该国王弓矢全副,鞍马一匹,貂皮百张,红妆缎、龙裥缎各四匹,大缎、纺丝各五匹。正使妆缎一匹,缎四匹,袜靴各一双,鞍马一匹,银五十两。书状官缎二匹,袜靴各一双,银四十两。大通官各缎一匹,袜靴各一双,银三十两。押物官各缎一匹,银二十两,从人各银五两。

从朝鲜得到的回赐可以看出,清朝的赏赐品多以绸缎为主,加上一些兵器和银两。其他清朝朝贡国得到的回赐也是大同小异,我们这里也不再详述。

北宋时期,政府回赐是按照使团人数来的,为了得到巨额回赐,各朝贡使团都想方设法增加人数。北宋咸平五年时,西南蕃甚至派出了超过1600人的超大型使团。所以之后北宋就开始限制使团人数防止回赐成为过大的财政负担。清朝时期也是如此,对各国使团的人数都有不同的限制。清代朝贡国中,以朝鲜使团的人数最多,可以达到三十多人,基本是安南使团的人数最少,只有十多人左右。不过即便如此,清朝为了接待来华使团的耗费仍然不容小觑。以朝鲜1765-1766年的朝贡使团为例,《通文馆志  卷三》记载,该使团在北京60天的时间里,清廷光是提供的伙食数量就有肉14640斤,鸡1920只,豆腐为2040斤,白面为2880斤,腌菜为6495斤,黄酒为3600壶,盘酱为2535斤,苹果为3300个,盐1256斤4两,米2022斤。而由于使团大多在寒冬腊月时到达北京,寒冷的天气对很多来自温暖地方的贡使是个巨大的考验,嘉庆元年正月初十甚至发生了安南使臣阮光裕因为寒冷活活冻死在住处的极端例子。所以清廷还要负责提供使团取暖的薪炭,这同样是个巨大的花费,根据朝鲜使者的《燕行录》记载,清廷光是给朝鲜使团在京时提供的取暖木材就达到过92880斤这样的巨大数字。

使团成员进京之后,清朝礼部会安排赐宴方面的事宜。清代宴席有满席和汉席两套体制,满席多用于典礼性较强的外朝宴会。满席共分六等,朝鲜国使臣和西藏使臣都可以享受五等满席的待遇,而安南国、琉球国、暹罗国、缅甸国、南掌、苏禄国都降一级用六等满席。

而外交宴会使用的原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宫廷宴会一样奢靡,常见的就是鸡鹅,蒙古羊,黄酒乳酒和茶。并且,根据一些使团成员的回忆,礼部安排的宴会十分让人失望:“餐桌离地面只有两掌高,既不用台布也不用餐巾,更不必说餐刀或者餐叉。端上来的肉十分肥腻看起来像生的一般,我们当中无人咽的下这样的食物”,“三天欢宴连用同一餐具,从不清洗。当我问及为何不洗餐具时,所得到的答复是银质餐具有定量,交回时不得缺斤少两。多次清洗会减少分量,差量需要他们补齐,所以从不清洗”(出自《葡萄牙国王遣中华及鞑靼皇帝特使玛讷撒尔达聂使京廷简记》)。可见,礼部举行的宴会不仅食物的味道糟糕,而且非常不注重卫生。

不过,凡是使团在京时期,清朝皇帝举办宫廷宴会时往往也会特许他们参加。这类宫廷宴会的档次和礼部举行的比起来,说是云泥之别也不为过。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保和殿以及圆明园山高水长楼都是贡使参加宫廷宴会较为频繁的地方。我们现在可以从琉球国国史《中山世谱》中看出琉球使节参加宫廷宴会时内心的激动和骄傲:“皇上幸圆明园,同朝鲜国使者召入御前。叩头既毕,仍赐座左边,赐满洲御茶、东道盆(琉球料理)、团子,赏看诸艺、烟花。皇上驾临庆丰图之时,奉旨同各王爷扈行其处。颁赐御茶,赏看诸艺而归。”“此皆千秋难逢之异数,百代未有之荣光也!”

有外国贡使陪宴的场合,一般都会有属国乐舞表演。中国的礼乐制度于周朝开始形成,周礼之中就有记载专门掌管“四夷之乐与其声歌‘的官员。至于中国天子要接纳四夷之乐的原因,郑玄认为“王者必作四夷之乐,一天下也”。将周边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纳入各统治王朝的礼乐体系,是统一寰宇的象征。清朝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性,歌颂自己的文治武功并建构起四夷来朝的国际秩序,也十分重视引进属国乐舞。

朝鲜王朝的“高丽国俳”进入清朝宫廷最久,是皇太极东征朝鲜时获得的,一套表演共有18人参与。缅甸国根据记载最早在东汉时期就曾经献乐朝廷,到了乾隆五十三年时,统治缅甸的贡榜王朝向清朝进献缅甸国乐,分为粗缅甸乐和细缅甸乐,两者表演和歌唱的人员加起来都为11名。安南国乐则是乾隆五十四年时,统治安南的西山朝国王阮光平进献的,有表演人员13名。但由于嘉庆帝时期安南西山朝被阮朝取代,所以安南乐就从清朝宫廷乐舞中剔除了。廓尔喀(尼泊尔)乐舞是乾隆五十七年第二次远征廓尔喀胜利后得到的,共有13人表演。而西洋音乐也在康乾盛世时期进入了清朝宫廷。康熙帝时期耶稣会士最早把西洋音乐带入宫中。1670年康熙帝还下令让京城内会演奏西洋乐器的人演奏西洋音乐。这支乐队在宫中演出长达四个小时,深受康熙的喜爱。到了乾隆帝时期,乾隆也表现出对西洋音乐的独特兴趣,下令整修康熙帝时期宫中的西洋乐器,包括大小提琴,单簧管,双簧管,竖琴,吉他,钢琴,曼陀林。乾隆帝还下旨让内务府大臣德保重新组织了一支西洋乐队,并为他们配备了中式衣服。

总而言之,清代时期的属国贡物制度为大清帝国成功塑造了“华夷共主”的名分,对于提升清朝国际地位有着非凡的意义。朝贡国们进贡的物品来自世界各地,也成为了清代了解世界的一个特殊渠道,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变化。尤其是在近代,附属国和清代的朝贡关系在很多时候延缓了西方列强对东亚和东南亚诸国的侵略,对近代的国际关系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

主要资料来自学史博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